惠天热电等遭央行点名 拒收现金需从源头治理
每经评论员 李玉雯
近日,惠天央行公示了一批拒收人民币现金的热电处罚情况,上市公司(SZ000692,等遭点名股价3.95元,央行源市值21.05亿元)赫然在列。拒收
诚然,现金需移动支付的治理迅速发展为公众带来了高效快捷的消费体验,广大商家以及公共服务部门同样对非现金支付方式更为青睐,惠天既可以节省成本、热电提高交易效率,等遭点名也能规避收付假币的央行源纠纷。特别是拒收疫情以来,非接触式服务更是现金需加速了公众对于线上消费、网络支付的治理依赖。但无论电子支付多么普及、惠天便捷,都不应也不能成为拒收现金的借口。拒收现金不仅损害了部分消费者对于支付方式的选择权,更是对国家法定基础支付手段的排斥与歧视,涉嫌违法。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持续推进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也多次对相关市场主体进行严肃惩处,为何拒收现金现象仍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商家法律意识淡薄,对现金支付存在认知误区,出于节省人力成本等因素考虑,认为拒收现金仅是自身的经营方式选择,并没有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消费者在遭遇拒收现金时不一定能及时通过举报、投诉渠道进行维权。
有人会认为,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顺应时代潮流不应苛责商家和公共服务机构必须保有现金收付通道。但笔者认为,支付创新与现金支付不应当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部分人可能已经习惯了身处“无现金社会”,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利始终应当受到尊重。应该看到,还有部分老人、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不熟悉、不习惯移动支付。对他们而言,数字鸿沟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跨越。
现金使用几乎不受环境、场景、硬件条件等限制,现金服务同样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金融服务。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仍有许多人保持使用现金的习惯。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年末流通中现金(M0)余额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我国总体现金需求依然旺盛,现金净投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那么,如何根治“拒收现金”这一顽疾?
笔者认为,需结合当下数字经济时代背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人民币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细化落实支付结算领域的法治建设,畅通支付流通环境,满足公众多层次的支付需求。央行对拒收现金的行为作出处罚,无疑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但除了开具罚单,金融普法教育也十分有必要。通过加大宣传、突出典型案例等方式,让“拒收现金违法”的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公共服务机构,还是普通商家和个人,都应厘清支付领域的认识误区。从源头上避免出现拒收现金,从而维护好人民币流通秩序,保障公众使用现金的权益。
与此同时,监管也可以加大惩戒力度以有效遏制拒收现金行为,例如提升处罚金额、列入黑名单等。此外,还应进一步扩大畅通各类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反馈。当消费者发现拒收或者商家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可以通过城市政务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多种渠道及时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探索)
- 欧洲投资界高管看好中国:目前正是对中国内地进行长期投资的大好时机
- 江苏悦达起亚召回800辆全新一代K3插电混动汽车 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不合理排放
- 苹果美国推出Apple TV促销活动,或因新品将至而清库存
- 网友都在抱不平!男子路口一个好心举动竟摊上冤枉事?
- 欧盟委员会上调基准天然气价格上限至275欧元/兆瓦时
- 乘联会发布欧洲跨国汽车企业2021年研发支出概况
- 优秀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 深圳加快培育鸿蒙欧拉生态
- 积分变“奈雪币”!奈雪的茶喊你虚拟炒股:挂钩港股、可加杠杆 律师:涉非法集资风险
- 老虎证券Q3净利润334万美元 新入金客户数同比增23.2%
- 需求回暖,PMI重回扩张区间
- 印度卢比兑美元跌至纪录低点,外资今年撤出印度股市资金达280亿美元
- 权威快报丨“西电东送”战略大动脉竣工投产
- 广州晋级“强磁场”:全球独角兽增速全国第一 面向全球释放“湾区引力”
- 人民银行召开中央巡视整改情况专项巡视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