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社论:电子营业执照,助力北京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电子执照的新京普及,实际也是报社北京北京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微观注脚。
“小执照”正在释放大能量。论电流营据中新网报道,营业目前,执照助力北京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打造电子税务局、商环社保网上平台等20余个业务场景和自助服务终端均支持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办理业务,新京全市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使用量超过8000万次,报社北京居全国首位。论电流营
电子营业执照是营业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核发的执照助力载有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的电子主体资格凭证,是打造便利市场主体营商、助推数字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商环重要工具。它与纸版执照具有同等作用,新京但更便捷、普适,安全性更高。
北京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使用量超过8000万次,这直接反映出,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普及度在北京已经非常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享受到电子营业执照带来的服务便利。
相比传统的纸质版营业执照,电子执照的普及,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这实际也是北京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微观注脚。
作为我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始终坚持首善标准,对标国际一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一体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就对外披露,涉及本市的98项国家试点改革任务已有94项完成,同时正陆续配套推出“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投资项目综合审批改革等264项“自选动作”。
具体来看,如率先推行发票分级分类管理和全流程自动审批,对低风险纳税人推行全票种自动审批,审批时间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即时办结”;率先实现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全部市场主体跨部门“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超过95%;实行企业所得税“报退合一”,系统自动预填可退税款,纳税人一键办理退税,退税申请填表时间压缩到3分钟以内……这些都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负担,提升了企业办事的效率。
这一系列的商事改革行动,也在市场上获得了可见的积极反响。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1-5月,北京全市新设市场主体仍达到10.9万户,同比增长8.3%,创下近五年同期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置于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包括普及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在内的营商环境优化,更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应该看到,越来越多的涉企事务实现“一网通办”,契合了当前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以实际行动确保将疫情防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考虑到当前受内外环境影响,市场主体的经营压力普遍较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简办事程序,就是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渡过难关。同时,也有利于包括留抵退税在内的一系列稳企红利能够以最快速度直达企业。
当然,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加速推广电子营业执照,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其实只是北京以首善标准探索一流营商环境,高水平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行动的一部分。着眼未来,北京还将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最大限度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如此不仅能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有望为全国营商环境改革探索更多实现路径和推广经验。
(责任编辑:知识)
- 迪士尼称Iger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接替Chapek
- 10039元/月,2022年第四季度成都平均薪酬出炉
- 阿里云,在不合时宜的时代
- FTC:未与微软就收购动视暴雪案进行实质谈判
- 卡塔尔世界杯为何屡现超长补时?国际足联给出了解释
- 看图:生产和就业增长放缓,阿联酋商业活动受挫
- 张家港农商行注册资本变更为约21.7亿元,8家公司持股该行1%及以上股份,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长30.1%
- 实探“国补”退出后的新能源车市:门店客流反差大,有车企掀“涨价潮”,有车企选择“兜底”
- 央行等八部门: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再上新台阶
- 终于等来“接盘侠”,游族除了《三体》IP还剩什么?
- 阳光纸业1月3日斥资233.71万港元回购110万股
- 中信建投:首予歌礼制药-B“买入”评级,目标价8.82港元
- 个人养老基金|国投瑞银旗下养老FOF增设Y类份额
- 朗生医药1月4日斥资37.5万港元回购25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