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综合 >>正文
杭州马某被抓?使用化名要避免误解、猜测
综合922人已围观
简介5月3日,据某媒体客户端消息,4月25日,杭州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对勾结境外反华敌对势力,涉嫌从事煽动分裂国家、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马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此案正在深入调查中。消息一出, ...
5月3日,杭州化名据某媒体客户端消息,马某4月25日,被抓避免杭州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对勾结境外反华敌对势力,使用涉嫌从事煽动分裂国家、误解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猜测马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此案正在深入调查中。杭州化名
消息一出,马某众多媒体转载了这一新闻,被抓避免很多新闻资讯客户端,使用做了push。误解
杭州、猜测马某,杭州化名这些关键词,马某让很多人联想到了某马姓知名人士。被抓避免
但,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对此进行了辟谣——杭州市国家安全局抓的是“马某某”,不是“马某”。
此后、环球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等媒体、机构都使用了马某某的称呼。
马某和马某某截然不同。到底是机构发布信息时没考虑周全,还是媒体报道时改动成“马某”?应该搞清楚,避免下次出错。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因为“马某”称呼引发对某知名人士的猜测,这是化名称呼使用不当引发的问题。
此前,传媒茶话会发布使用化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的文章提到,使用化名应该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避免造成误解、猜测。
在新闻报道中,化名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大体分为两种情况:全部化名,比如马某某;和部分化名,用保留姓氏的方式,如马某X简单的称谓。
著名媒介法研究学者魏永征建议,使用化名时要以不可辨认为原则,避免被识别出真名,对当事人产生伤害、不利影响,或引发侵权纠纷。他建议,新闻报道中无法用真名,可以用姓氏加某、或ABC这种代号的形式,既可以保护当事人,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猜测。
比如,今早这则轰动的新闻中的报道对象可以称为马某某,或者马某X。
(传媒茶话会)
Tags:
相关文章
李迅雷:中国老龄化进程来势凶猛,需引起足够重视
综合消费的繁荣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基础。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4%,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即中国有超过两亿人已经跨越了65岁。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0%,故中国老龄化程度已经大幅 ...
【综合】
阅读更多综述:美联储激进加息冲击国际市场
综合新华社记者刘亚南面对持续高通胀重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5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5%至1.7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的加息。6月15日,在美国首 ...
【综合】
阅读更多美国国债被抛售,是否崩溃主要看日本?
综合图源:视觉中国美国国债正在被外国减持。据美国财政部周三的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国债出现了11.52亿美元的外国净流出,至7.455万亿美元,创2021年4月以来的新低。同时,4月也是2021年10月以来 ...
【综合】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