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自己被戴上手铐时,当自戴上我猛然惊醒”
海南高院一法官受贿两千多万元,己被被判15年,手铐时猛教训深刻
2021年8月27日,然惊王庆伟(中)在海南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警示会上现身说法。醒海 邢东伟 摄
2021年8月27日,南高年海南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警示会会场。院法 邢东伟 摄
随着名噪一时的官受海南高院原副院长张家慧司法腐败案件曝光和相关部门调查的推进,王庆伟作为其分管民事诉讼领域的贿两老下属贪腐问题也浮出水面
法治周末记者邢东伟
□ 罗慧
“做法官的,早已对手铐司空见惯。千多但是被判,当自己被戴上手铐时,当自戴上我猛然惊醒,己被才知道戴手铐是手铐时猛那么冰冷和刺痛。”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原副庭长王庆伟在监狱服刑的然惊忏悔书这样写道。
随着名噪一时的海南高院原副院长张家慧司法腐败案件曝光和相关部门调查的推进,王庆伟作为其分管民事诉讼领域的老下属贪腐问题也浮出水面。2020年2月6日,海口市人民检察院对王庆伟作出逮捕决定。经法庭审查查明,王庆伟在任海南省高院民事审判庭一庭副庭长、审判长、案件承办人、合议庭成员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受贿金额为2186万元。2021年2月,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其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
此前,他与原上司海南高院副院长张家慧、民二庭庭长吴素琼三人在同一天被免职,随后被开除公职、开除党籍。
执业之初曾心怀感恩
王庆伟出生于1964年3月3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大学本科学历。曾任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庭长、审判员,案发前任海南省高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年少时的王庆伟出生在海南岛中部山区,家境非常贫寒,甚至到小学五年级时他连一双上学穿的鞋子都没有,衣服是补丁摞补丁,饿肚子更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这里作为革命老区,人穷志不短,做事情很拼命。王庆伟的母亲是生产队干部,拼命地带着社员开荒,盼着乡亲们早点吃上饱饭。他的弟弟出生后,母亲也顾不上,就让王庆伟辍学两年,回家带弟弟。
“依稀记得,我那时也就饭桌那般高,洗衣服、煮饭、挑水、浇菜、喂猪,什么都干,一边哄弟弟睡觉,一边看书自学。”王庆伟在忏悔书写道,他就是凭着这种精神,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在学校名列前茅,从小担任班长、做学生会主席,在读大学二年级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庆伟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被分配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法官生涯,干活卖力,不挑肥拣瘦。据履历显示,王庆伟辗转任职于省高院、原琼南中院、洋浦中院、省二中院、洋浦区院;从事过立案、审监、民事、行政、环保、刑事、执行等业务部门的工作,多次拿过“优秀裁判文书”奖。
“执业之初,我心怀感恩。一个农村穷孩子,能有大学上,能进城,还有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我心里发誓,要做个好法官,为百姓排忧解难,定纷止争。”这是王庆伟刚开始做法官时的初心。
据王庆伟回忆,在执业之初调解的某一桩案子时,起初当事人都不满意裁决,怀疑他偏袒,还私下对家人口出恶语。为让当事人双方达成了一个满意的和解方案,王庆伟翻烂各种文书,反复解释、劝说。身边的同事百思不得其解,劝他直接判,但他依然坚持再深入了解分析、再多做协调。王庆伟称,看到当事人双方在他成功调节下握手言和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再辛苦都值得。
“那时候,棘手的案子,别人恨不得躲远点,我却常常毛遂自荐。”王庆伟说,他坚持一种信念,只要秉着公心,花的时间多点,工作做得细点,再深的结也是可以解开的。虽然自己累点,甚至有时还受到误解和埋怨,但是看着当事人最终能心服口服地接受裁定,从心底感到高兴、满足。
晋升受挫让他心理着魔
人的精神一垮,行为就会脱缰。
王庆伟走上腐败之路要从2012年重回海南高院说起。当时,王庆伟先后4次参加中层正职领导职务竞岗,但都未能如愿。
“第一次竞争差一点,第二次还是差一点,第三次、第四次依然如此。”王庆伟说,自己老想着,论资历、论能力,都应该他上位才对,以他的日常工作表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于是就像着了魔一样,一门心思地盯着升迁之事,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人一旦钻牛角尖,就容易走极端。理想信念、职业良心、革命老区精神,全都被他抛之脑后。整天愁眉苦脸,牢骚满腹,对工作失去兴趣,案子不愿接,材料懒得做,得过且过。同事纷纷劝慰,他却戏言:“干得多、干得好,就是几个空头奖状,有什么用啊。”
刚开始,王庆伟碍于领导和同事的面子,被动地参加了几次聚会。王庆伟性子本好静,不喜欢喧闹,也不善于交际。但是,觥筹交错的喧嚣,让他暂时摆脱了心头的焦虑;熏熏欲醉的迷离,让他远离了那些人生烦恼。几番下来,王庆伟把这种场合看成了心灵的避风港。用这种方式给自己心灵疗伤很容易上瘾。
王庆伟忏悔道,酒局、饭局之类的场合,毫无疑问就是充斥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态度,也从来都少不了挥金如土的主儿。一些官员、律师掮客、案件当事人,组成一个个小圈子,平日里聚在一起,称兄道弟,实际上就是一个交易平台。酒酣耳热之后都会落到主题上,请托之事也就此完成。
2015年3月,王庆伟主管民一庭。正当此时,海南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初期阶段主要方案推出,谁承办案件,就由谁来当审判长。由于案多人少,加之大多数法官都年轻、上岗不久、经验不足,王庆伟自然地挑起了重担,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事人或代理律师猎取的重点目标。
在王庆伟主管民一庭期间,民一庭的大多数案件标的较大,官司的输赢对当事人的意义可想而知,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当事人或代理律师们的猎取力度。
有一次,王庆伟在酒桌上认识了一个律师。对方不停地向王庆伟请教一些法律问题,两人相谈甚欢。之后,该律师时不时地打电话交流一些学术观点,偶尔拉着聚在一起喝点小酒,过年过节送上点小礼物。
殊不知,温水煮青蛙,王庆伟就成了那只青蛙。
当有一天,对方当面向王庆伟“请教”一些有关他主办的一个案件的法律问题时,王庆伟觉得既然都那么熟了,没办法拉下面子直接回绝他,也就这样,“请教”逐渐演变为了“请托”,腐败行为一旦开始也就很难打住。
经不住诱惑大肆收受贿赂
据起诉书载明,王庆伟在当任不到6年的副庭长期间,共收受16人的贿赂,行贿罪绝大多都是律师。法官与律师互相勾兑的问题也就此浮出水面。
律师勾兑是司法腐败中的关键一环。司法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传统社会经济基础所滋生的“唯关系论”,这种观念使得各方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量作出彼此信任,合作的决策,最终引发司法腐败。
据王庆伟在忏悔书中写到,在一次聚会上,另一个相熟的律师请托王庆伟关照一个案件。虽然相熟,但由于案件标的额巨大,判决结果导致的社会影响也将会很大,他起初是拒绝的,但在对方反复试探、劝说、诱惑下,当精神世界枯萎,理想信念崩塌后,“钱”这个东西,特别容易成为替代品,就像毒品替代身体自然分泌的激素一样。
王庆伟一听到“收益大”就动心了。想着,自己人生已过半百,进步无望;如果捞点钱财,退休之后,圆个老板梦,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就是这次动心,想捞把大的,直接引发了他这场牢狱之灾。
给王庆伟行贿的16人中,行贿最多的律师名叫王某,王庆伟在4个案子中收受王某649万元,仅在其中一个案子就收受现金400万元。
王庆伟身为法官,知法犯法,违背职业道德,肆无忌惮搞钱权交易,不仅和当事人打得火热,还和辩护律师进行勾兑,王庆伟最终也为自己的“不良记录”买单。
王庆伟到案前,海南省监察委已掌握其收受律师李某某20万元贿赂的事实。到案后,王庆伟除对李某某行贿一事如实坦白外,还主动交代了海南省监察委未掌握的收受另外15人2166万元贿赂的事实。
司法勾兑不仅破坏法治尊严,还伤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好比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老板梦”破碎锒铛入狱
“在一次参加单位举办的警示教育之后,我把一本反腐倡廉范本夹在公务包里,随身携带,以此警示自己,不要沾不义之财,免得有牢狱之灾。”王庆伟在忏悔书中写道。
不知道现在看来,王庆伟是否会对自己的此番举动感到绝妙的讽刺。书本再多,教导再深刻,当精神垮了,理想信念丧失殆尽又有什么用?
从一个农村穷孩子到三级高级法官,几十年的奋斗路不容易,王庆伟也曾因此赢得了无数的荣耀。父母在世时,一见王庆伟回家,脸上都乐开了花,儿子有出息,做父母的腰杆都挺得特别直。乡里乡亲的,什么事情都给几分薄面。但王庆伟最终还是走上一条腐败路,锒铛入狱,身败名裂。
被捕后王庆伟回忆到,在自己得到不义之财后,就不大把钱当回事。想着,把手头的两千万元拿来投资,就算亏了,也没多大关系,退休后还有那么多养老金。结果,股灾中亏了几百万元,现在被判决还赃,附带罚金两百多万元,“双开”后养老金也泡汤了。王庆伟的“老板梦”成了南柯一梦。现实是他负债累累。
王庆伟所作所为不仅连累自己,还拖累了家庭。
王庆伟忏悔书中写道:“受我拖累最大的是儿子,他正处在成家立业的当口,却因我的事情陷入泥潭。当得知,儿子每天省吃俭用,房子也不敢买,还将婚事推迟,我就已经明白儿子的心意。虽然儿子在电话中老回避这个话题,但他显然是想按传统伦理,父债子偿。可是,这么大的缺口,儿子又如何承受得起,他之后的人生将会如何艰难?”
王庆伟忏悔书总结道,他锒铛入狱的原因是把自己的精神搞垮了,理想信念丧失殆尽,精神一垮,行为就会脱缰,灾祸也就随之而来。他希望自己的悲剧能给大家以启示,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法治社会中,法官是社会正义的化身,代表着公平与正义。追求公正是法官职业的核心价值,是法官塑造人格魅力之所在。法官要在具体的司法活动,明察秋毫,分清善恶是非,守住良心,忠于法律,秉公司法,廉洁司法,公正断案,司法为民,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作为法官,王庆伟的家人曾经为他自豪,认识的人对他都肃然起敬,这不仅是对法官的钦佩,对法律的敬畏,对正义的期待,也是对王庆伟的期盼和信任。但王庆伟却最终将这些期待和信任弃若敝履,一而再、再而三地昧着良心,偏袒狭私。被捕后,王庆伟的个人信誉破产了,最终给他带去的不仅是牢狱之灾,还有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失落。
顶: 41踩: 3992
评论专区